中国科学院
重要经济作物—蕉麻重返专类园种植
文章来源:园林园艺部     发布时间:2018-11-30

     蕉麻(Musa textilis Nee),又名马尼拉麻,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因茎和叶子与芭蕉树相近,故名蕉麻。该植物是重要的纤维植物,其重要性在纤维中居第二位,在热带硬质纤维中居首位。蕉麻叶鞘中的纤维,具有良好的抗海水腐蚀、抗霉、抗扰曲性能,又有很好的强度和伸长率,主要用作船用绳缆、钓鱼线、动力传递缆索及渔网线等,也有用来编制帽子、织造硬衬及填充料,用途相当之广泛。因蕉麻具有优质的纤维,用途广泛,经济价值潜力大,在菲律宾用蕉麻纺织成的衣服人称“马科斯衬衫”,是该国的国服。如今蕉麻除在原产地菲律宾有种植外,在世界的热带地区美洲、苏门答腊、厄瓜多尔、危地马拉、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地均有种植,并成为重要经济产业,中国的广东、台湾有引种种植。 

  中科院西双版热带植物园(以下称“版纳植物园”)自1959年起,从广州和印度尼西亚引进2个蕉麻品种,即红茎蕉麻和緑茎蕉麻,其中以緑茎蕉麻的产量最高,质量最优,加工也较容易。但蕉麻引种到版纳植物园可谓一波三折,历经坎坷。在20世纪60年代,我国航海工业需要一种叫“阿巴卡”(Abaca)的蕉麻,用它制造航海的缆绳,而当时只有菲律宾等国生产这种纤维,西方国家禁止向我国出口。当时,初到版纳植物园工作的裴盛基先生为确认国家是否急需这种热带植物纤维,曾先后3次到北京访问海军司令部等有关部门,也了解到当时我国海南、广东已开始使用类似的纤维植物剑麻做原料生产缆绳,但纤维质量不及蕉麻。随后,裴先生组织科研力量在国外找到这种植物,并设法引入我国。经过两年的种植、采集、纤维加工和纤维功能测定,证明生产的纤维与国外的阿巴卡蕉麻完全相同,并把试验推广种植扩大200亩以上,与华东纺织工业大学合作,很好地解决纤维生产的相关技术难题。蕉麻的成功引种,不仅填补了我国蕉麻纤维生产的空白,而且在产业化上迈出了重要步伐,为我国的国防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也正如此,蕉麻的引种栽培和利用研究获1979年云南省科技荣誉奖。但由于“文化大革命”的爆发,引种培育出来的蕉麻被无情的砍掉,甚是可惜。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各种物美价廉的化学纤维大量涌现之后,蕉麻纤维在用于绳索制作等传统领域已被逐步取代,蕉麻大多被制成浆并加工成茶叶袋、纸币、卷烟纸和高级纸等,而用于以纺织制作服装销售的少之又少。长久以来,世界各国对蕉麻纤维的服用一直处于停滞状态。版纳植物园也因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蕉麻的生产研究戛然而止,蕉麻的引种保育也淡出人们的视线。曾经引以为豪的蕉麻被认为在版纳植物园已经灭绝。可喜的是,版纳植物园许又凯研究员等在编写《热带引种植物驯化实践》一书中撰写蕉麻植物配图时,经询问以前从事蕉麻研究工作的退休职工张绍书,在原先蕉麻试验地河漫滩发现林中还有6株大小不等的蕉麻,有1株还结了果。欣喜之余,应如何将这些蕉麻很好的保存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为了稳妥起见,园林园艺部工作人员采取渐次引种的办法,先将2株小苗移栽到能源植物园纤维区,1株小苗移栽到蔡希陶环境教育中心附近种植,后期将对结果的蕉麻进行采种扩繁。 

     蕉麻对版纳植物园而言,不仅是荣誉的象征,更是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建园初期,为响应国家经济建设、开发植物资源的号召,蔡希陶教授等老一辈科学家呕心沥血,想尽一切办法克服重重困难,发掘了一大批如轻木、蕉麻、砂仁、豆蔻、油瓜、风吹楠等的经济植物,为我国植物资源开发及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近几年,中国纺织纤维加工总量约3600万吨,国产纤维总量仍无法满足纺织加工需求,还需依赖进口。蕉麻作为重要的纤维植物,在新的时代依然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和应用价值。蕉麻的再次发现并引到专类园区栽培,是践行版纳植物园物种保育的使命,更是传承和发扬植物园人不怕艰苦的创业精神以及服务于国民经济主战场的初衷,希望蕉麻能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代发挥更大的作用。 

 

  发现蕉麻 

 

  定植于能源区的蕉麻 

 

  蕉麻的各种制品(图片源于网络) 

 

  蕉麻生产的纱网(图片源于网络) 

附件下载:

地址:云南省勐腊县勐仑镇 邮政编码:666303

版权所有Copyright ?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滇ICP备13004273号-1 】

联系电话:0691-8715071 旅游咨询:0691-8715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