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
日本籍Yu Ito博士后顺利通过出站答辩
文章来源:植物系统发育与保护研究组     发布时间:2017-06-12

  5月24日,由云南大学、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和版纳植物园7位专家组成的评议委员会,对植物系统发育与保护研究组李捷研究员指导的日本籍Yu Ito博士完成的博士后研究报告“Taxonomy,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 of aquatic and wetland plants in Indo-Burma biodiversity hotspot implications for conservation ” 进行了现场评议。

  在站期间,Yu Ito(伊藤优)博士后为明确与评估水鳖科(Hydrocharitaceae)水车前属(Ottelia)和雨久花科(Pontederiaceae)雨久花属(Monochoria)的物种及种间界限,通过广泛收集亚洲—太平洋区域的样品,利用叶绿体与核基因的DNA序列数据,进行了物种界定的贝叶斯联合分析(Bayesian coalescent method),发现在广布的复合种中存在隐存种,记录发表了三个新物种:M. pedunculata, M. pseudohastata 和 O. petiolata。在对世界广布的水鳖科(Hydrocharitaceae)茨藻属(Najas)和谷精草科(Eriocaulaceae)谷精草属(Eriocaulon)的系统分类学研究中,围绕二者属下分类系统争议问题,通过分布区域平衡取样策略,分析了茨藻属的叶绿体与ITS序列数据,发现其属内亚属的分类处理得到非常高的支持,并依据分析结果对茎生亚属提出了新的分组处理;而谷精草属的叶绿体与phyC序列数据的分析结果却彻底颠覆了之前谷精草属属下分类系统。针对物种数量较多的茨藻属(Najas)与谷精草属(Eriocaulon)开展的进化显著性与优先保护种类的分析,揭示了N. ancistrocarpa具有较为明显的系统发育独特性,并将其列为茨藻属中第二位优先保护的物种;通过对谷精草属物种进化速率与生态性状的关联分析,探测到在谷精草属的核心类群中存在进化速率提升的现象,进一步分析证明倍性与生态转变都不能成为谷精草属物种提升进化速率的驱动力。 

  通过审议,评议专家们一致认为Yu Ito博士后在站期间聚焦Indo-Burma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的水生植物类群,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分类与系统学研究,进一步揭示了水生植物多样性,并深入探索其形成机制,为开展水生植物类群的多样性保护提供了具有重要价值的科学依据。评议委员会认为Yu Ito博士后的出站报告立论依据充分,研究方法得当,数据分析方法可行,工作量大,数据翔实,写作规范,条理清晰,结果可靠,结论可信,创新性强,达到博士后出站要求,是一份优秀的博士后出站报告。 

 

  日本籍Yu Ito博士后作出站答辩 

 

  日本籍Yu Ito博士后与评议专家组合影 

附件下载:

地址:云南省勐腊县勐仑镇 邮政编码:666303

版权所有Copyright ?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滇ICP备13004273号-1 】

联系电话:0691-8715071 旅游咨询:0691-8715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