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
版纳植物园古生态研究组参加中科院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
文章来源:古生态研究组     发布时间:2017-06-19

  青藏高原是世界第三极,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其独特的地质历史和地貌特征蕴含了丰富的自然资源。由于青藏高原地域辽阔、野外工作难度大,目前对于这一地区的认识还极为缺乏。上世50年代初到80年代末,中国科学院曾组织了第一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取得了丰硕的科考成果。20173月,中国科学院与西藏自治区联合启动了为期5年的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本次考察由中国科学院牵头,联合相关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自治区相关单位等参加,分为古生态与古环境考察队、冰川与环境变化考察队、生物与生态变化考察队和湖泊与水文气象考察队共四支队伍,重点对江湖源、河湖源、中巴走廊、南亚通道开展古环境、大气、冰川、湖泊、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开展大型野外科考。2017年度的工作区域集中在西藏第一大湖色林错及其邻近地区。 

  版纳植物园古生态研究组加入了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考,负责青藏高原新生代化石植物群的野外考察与研究。2017年的521日至618日,古生态研究组副研究员苏涛等一行6人参加了由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吴飞翔带队的古生态与古环境考察队,联合开展了西藏北部新生代沉积地层的古生物考察。此次历时一个月的野外工作,科考队员在海拔近5000米的地区对若干新生代沉积盆地开展了系统性的考察,队员们克服高原缺氧、气候恶劣、交通不便等不利因素,获得了大量地质学基础资料,并采集到1000余份不同地质时期、保存精美的植物大化石,以及1000余份孢粉材料,为认识青藏高原地质时期的植物多样性演变过程和古环境变化历史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材料。在考察队野外工作期间,中央电视台还进行了全程跟踪报道。 

  近年来,古生态研究组致力于青藏高原及其邻近地区生物多样性演变与古环境变化的综合研究,以本研究组研究生为主力的古植物考察队,每年克服重重困难,坚持前往青藏高原人迹罕至的高海拔地区开展古植物学野外考察,目前已经积累到产自近10个不同地质时期的化石点、5000余份植物大化石标本,前期的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 American Journal of BotanyPalaeo-3 等国际学术期刊。 

  此次考察得到了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局青年拔尖人才项目(No. QYZDB-SSW-SMC016)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英合作重点项目(No. 41661134049)的联合资助,以及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西藏自治区政府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感谢。 

考察队全体队员在藏北双湖县伦坡拉盆地合影

考察队员参加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考项目启动仪式(拉萨)

藏北野外考察工作集锦

中央电视台记者采访苏涛副研究员

此次野外考察采集到保存精美的植物大化石

附件下载:

地址:云南省勐腊县勐仑镇 邮政编码:666303

版权所有Copyright ?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滇ICP备13004273号-1 】

联系电话:0691-8715071 旅游咨询:0691-8715914